2019年,共推荐324名领导干部到中央、省、市级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
严格执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纪律要求,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稳定。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保山考察,全市备感振奋、深受鼓舞。
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规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农业示范园区10个,从根本上实现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提高产业效益。对全市有劳动能力的42593名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进行全覆盖农业实用技术、电焊、建筑等劳动技能培训,目前已实现就业2.99万人。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分类施策、应整尽整的原则,2019年以来,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58个,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个组织化的能力和水平。目前,10个示范园区已带动1.3万户4.4万人参与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1户8355人。同时,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工作方案,明确26项指标任务,通过现场会、视频会、汇报会、乡镇党委书记论坛等方式,每季度调度1次工作推进情况,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
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党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党员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创富带富帮扶机制,通过产业利益链将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总书记对保山人民的关心厚爱是保山各族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前地太陡,一块地巴掌大,只能用二牛抬杠的老方法种地。
到2019年底,全市4G网络物理基站总数达6000多个,基本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热点地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4G网络100%覆盖,4G移动用户达17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9万户。施甸县红鼎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新坤说:现在路修好以后,外省老板直接开着大车来收购蔬菜,好产品再也不愁卖,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2019年,杨薇娜在淘宝、微信、抖音等平台的电商总销售额达到了80万元。通过直播带货,板桥镇柴河村、秋山村等山区村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松露村,开播以来卖出松露1.5吨,产值达60万元。
一根扁担,一对水桶,曾是每家的标配,村民祖祖辈辈喝水都只能下河挑、井里舀、山中找。2015年,昌宁县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1319万元,在柯街镇柯街村、芒赖村和大地村,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07万亩,修建渠道20公里,建设田间道路9公里,解决了项目区发展优质冬早蔬菜的水利、道路瓶颈。
长期以来,购销难、运输难、质量保障难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前行。2019年,芒赖社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荒地变良田小满时节,站在昌宁县柯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上放眼望去,只见阡陌纵横、路通渠连,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一株株水稻在夏日的微风中拔节生长。袁家村地势较高,村民们傍山而居,离谷底水源点较远,乡亲们喝水一直靠肩挑背扛、马驮车运。
未来五年,我市将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大秧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在了解村里的交通难题后,积极协调项目,帮扶资金130万元,于2018年对10公里的进村主道路进行路面加宽,把路面由原来的4米拓宽为6米,彻底改变了大车进不来、农产品难出去的历史以前公路不通,车子进不来,全靠背篼往外送。如今,芒赖社区已成为枯柯河畔冬早大棚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昌宁县南菜北运和柯街镇无公害蔬菜重要种植基地之一。
努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让农民由靠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心里充满稳稳的幸福感。社区10个村民小组598户有563户种植冬早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达5000余亩,产量近万吨,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
数字乡村添动能早上起床后打开手机,登录爱奇艺,便开始了一天地追剧;中午打开淘宝网,一键下单中意的衣服;晚饭过后,躺在沙发上刷刷抖音,看看新闻、小说这是在疫情期间,隆阳区芒宽乡西亚村村民胡小龙居家日常。2019年,杨薇娜在淘宝、微信、抖音等平台的电商总销售额达到了80万元。
在保山,尝到交通条件改善甜头的远不止大秧田村。通过直播带货,板桥镇柴河村、秋山村等山区村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松露村,开播以来卖出松露1.5吨,产值达60万元。现在变成了高标准农田,机耕路修到了田间地头,水利条件大幅改善,多数都是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值也提高了。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大秧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在了解村里的交通难题后,积极协调项目,帮扶资金130万元,于2018年对10公里的进村主道路进行路面加宽,把路面由原来的4米拓宽为6米,彻底改变了大车进不来、农产品难出去的历史。伍光盈说,以前只能靠人力种地,人被绑在了地里,一年到头不得闲。为了彻底解决袁家村村民的饮水难问题,2019年,施甸县投资426万元,全面实施袁家村人饮提水工程,采取水池+泵站两级提水的方式将水从垂直高差593米的谷底提至羊水井村民小组,彻底解决了该村1800多位村民饮水难的问题。
这是我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昌宁县柯街镇芒赖社区村民伍光盈也是种了很多年地的老把式,他口里的变,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根扁担,一对水桶,曾是每家的标配,村民祖祖辈辈喝水都只能下河挑、井里舀、山中找。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840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3.3公里。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最困难村组,瞄准最困难群体,通过实施农田改造、道路交通、饮水安全、通信网络等项目,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最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蔬菜能点对点直接发到省外,这在村里的路没修好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清泉润民心轻轻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泉喷流而出。荒地变良田小满时节,站在昌宁县柯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上放眼望去,只见阡陌纵横、路通渠连,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一株株水稻在夏日的微风中拔节生长。交通不便,农特产品卖不出也卖不起价,大秧田村的老乡们一直过着苦日子。山路畅富路宽农村公路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也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的时节,通村畅乡的四好农村路承载着农民的脱贫致富梦、乡村振兴梦。
2015年,昌宁县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1319万元,在柯街镇柯街村、芒赖村和大地村,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07万亩,修建渠道20公里,建设田间道路9公里,解决了项目区发展优质冬早蔬菜的水利、道路瓶颈。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3500多件,全市贫困村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7.8%、自来水普及率达94.8%,有160多万群众受益。
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已全部有保障,全市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没有水的日子,过得真是苦。
袁家村地势较高,村民们傍山而居,离谷底水源点较远,乡亲们喝水一直靠肩挑背扛、马驮车运。目前,全市75个乡镇95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均达100%,圆满完成交通扶贫三通目标。
到2025年底,实现各县(市、区)城市核心区、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重点景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成网络覆盖广,行业应用全,产业支撑强的新一代通信网络。苏志才伸出双手,捧起干净的自来水,清澈的水流从指尖穿过,让他兴奋不已。现在把地这么一改造,田地变宽变平整,能让农机跑起来了。柯街镇芒赖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绍华说道。
本报记者李洪才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如何补齐短板,彻底消除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水困水愁?近年来,我市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力量加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以前地太陡,一块地巴掌大,只能用二牛抬杠的老方法种地。未来五年,我市将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今年67岁的苏志才,家住施甸县甸阳镇袁家村羊水井村民小组。施甸县红鼎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新坤说:现在路修好以后,外省老板直接开着大车来收购蔬菜,好产品再也不愁卖,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